wnba直播/2006世界杯赛程结果表/马刺总冠军/中国队大名单 - 艾迪亚

搜索
 找回密碼
 注冊

掃碼登錄更安全

手機驗證碼登錄

手機動態碼快速登錄

手機號快速注冊登錄

《愛與寂寞》第八章 如何克服寂寞

已有 345 次閱讀2013-7-23 09:58 |個人分類:隨心生活| 收音機, 如何, 而且, 上帝, 飲料

我們的一生就是逃離寂寞的全部過程,不是嗎?在關系中,我們用他人來掩蓋寂寞;我們所做的一切,對知識的追求、經驗的累積等,都是一種分心,用來逃避空虛寂寞。


  問:我要如何克服寂寞呢?


  克:你能克服寂寞嗎?無論你克服了什么,就必須一再地克服它,不是嗎?你了解的會結束,但是你要克服的不會結束。這種戰斗過程只會讓你對抗的目標更加強大。


  現在,我們大部分的人注意到的寂寞是什么?我們知道它,而我們也逃避它,不是嗎?我們以各種形式的活動逃離它。我們是空虛、孤獨的,而且我們害怕,所以我們試著用一些方法去掩蓋它——冥想、追尋上帝、社會活動、收音機、飲料或任何你會的方法——我們寧愿做別的事而不去面對它、和它在一起、了解它。不管我們是借著上帝的觀念,或是酗酒,都是同樣的逃避。人只要從寂寞中逃開,崇拜上帝和沉溺酒精就沒有很大的差異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可能有異;但在心理方面,這種人是在逃避他自己,逃避自己的空虛,他的逃避是在尋求上帝,和酒鬼是相同的。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克服寂寞,而要去了解它,但如果我們不能面對它、正視它,繼續地逃跑的話,就無法了解它。


  而我們的一生就是逃離寂寞的全部過程,不是嗎?在關系中,我們用他人來掩蓋寂寞;我們所做的一切,對知識的追求、經驗的累積等,都是一種分心,用來逃避空虛寂寞。所以,這些分心和逃避,顯然要停止了。如果我們要了解某事,就要集中注意力。而如果我們害怕,想借其他的事分心以逃避,我們如何能全神貫注在寂寞上面呢?所以,當我們真正想了解寂寞,當我們全神貫注時,我們會發現,只要我們不明了內心最基本導致恐懼的原因,創造力就不會存在,——當我們達到這點,所有形式的分歧就會結束,不是嗎?許多人嘲笑寂寞,說:“哦,那只是中產階級的人才會。天哪,去做做事,忘掉它吧!”但是空虛無法被遺忘的,也不能被放在一邊。


  所以人們應該真正地去了解我們所謂的寂寞這個基本的東西,我們必須停止所有的逃避;但是在煩惱、尋求結果和任何欲求的行為中,逃避是不會停止的。人們必將發現,如果不了解寂寞,任何形式的活動都只是分心、逃避、自我孤立的過程,只會造成更多的沖突、悲哀?辞迨聦嵤呛苤匾,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面對寂寞。


  然后,如果我們更深入地想下去,不管我們認為寂寞是事實或文字,問題都會產生。寂寞是事實嗎?還是只掩蓋某些與我們所想的不同的事情?寂寞不是一種思想的結果嗎?也就是說,思想是由建立在記憶之上的言語表達,我們不也是借著言語表達、思想和記憶,來看待我們所謂的“寂寞”嗎?所以,為這種狀態命名,可能導致恐懼,從而使我們無法更仔細地看它;而如果我們不為它命名的話,這由心靈生出的狀態是寂寞嗎?


  的確,寂寞和孤獨之間是有差別的。寂寞是自我孤立的終點。你愈意識到自己,就愈孤立。而自我意識是孤立的過程。但是孤獨不是孤立。只有當寂寞結束時,才有孤獨。孤獨是一種狀態:當外在的影響和內在記憶的影響都已經完全地停止時,或只有當心靈處于這種狀態時,它才能了解不朽。但是要達到這種境界,我們必須了解寂寞、孤立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和它的活動。所以,自我了解是停止孤立的起步,對寂寞也是如此。



第九章 “我”是空虛的始作俑者


  “我”是無法實現的,它總是空虛的。當你完成某些成果的時候,你可能有一些成功、充實的感覺,但當這種感覺離開,你又回到空虛的狀態。所以你開始像往常一樣,再次追尋相同的過程。


  問: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他要如何自我實現?


  克:雖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尋求成就,但真有這樣的事嗎?我們借著家庭、兒子、兄弟、妻子、財產、認同的國家或團體,借著追求理想、追求“我”的延續,來實現我們自己。在不同的意識程度,就有不同形式的成就。


  真有成就這種東西嗎?成就是什么呢?我們在尋找或認同的是什么呢?你何時覺得有成就?你何時尋求成就?


  如果你認為我們所說的只是停留在言語的層次,那么請走吧!你只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去追尋,那么就小心地跟隨它,因為我們需要智慧,不是死氣沉沉的反復片語、文字和例子。我們需要的是創造,智慧整合的創造;這表示要借著你對心靈過程的了解,直接地找出解決的方法。所以在聽我說的同時,直接讓它和你自己產生關聯,去體驗我所說的話。而借著我的話,你無法體驗。只有當你有能力、渴望的時候,當你觀察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時候,你才能經驗到。


  欲望何時會得到實現呢?你何時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去追求、去實現?請注意你自己。你何時有意識的?當你受到阻撓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它嗎?當你覺得非常寂寞,看清自己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它嗎?只有當你覺得空虛寂寞的時候,你會意識到這種對成就的渴望。然后你經由無數的形式、性,與財產、與樹、與在意識的不同層次的一切的關系,來追求成就。這種想成為、認同、實現的欲望,只有當“我”的意識是空虛寂寞時才會存在。這種實現的欲望是逃避的我們所謂的寂寞。所以,我們的問題不是如何去實現,或什么是成就,因為根本就沒有成就這回事!拔摇笔菬o法實現的,它總是空虛的。當你完成某些成果的時候,你可能有一些成功、充實的感覺,但當這種感覺離開,你又回到空虛的狀態。所以你開始像往常一樣,再次追尋相同的過程。


  所以,“我”是空虛的始作俑者!拔摇本褪强仗,“我”是自我封閉的過程,在其中我們意識到極大的寂寞。所以,注意這點,我們正借著各種形式的認同而逃避。這些認同,我們稱為成就。實際上,是沒有成就的,因為心靈、“我”,是無法實現的!拔摇睍晕曳忾]是很自然的。


  所以,覺察到空虛的心靈要做什么呢?這就是你的問題,不是嗎?對我們而言,空虛的痛苦是非常強烈的。我們為了想逃離它而去做任何事。任何幻相都是充分的,而這也就是幻相的來源。心靈有能力去創造幻相。只要我們不了解孤獨,自我封閉孤寂的狀態——做你想做的,追尋你要的成就——總是有障礙阻隔,無法完成。


  所以,我們的困難就是去意識到這種空虛、寂寞。我們從不與它面對面。我們不知道它是什么樣子,它的特質是什么,因為我們總是逃離、退縮、孤立、認同。我們從不直接面對它,與它融合。我們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也就是,心靈,“我”——觀察到空虛,而這個“我”,思想者,然后著手從空虛中了解自己或逃脫。


  所以,空虛、寂寞和觀察者不同嗎?觀察者本身不也是空虛的嗎?因為如果觀察者沒有能力認出他所謂的寂寞狀態,就沒有經驗。他是空虛的,他不能夠影響它,他無能為力。因為如果他做了什么事,他就變成觀察者去影響他所觀察的事物,這是個錯誤的關系。


  所以,當心靈認出、明白、并知道它是空虛的,而無法影響它,那么我們從外面意識到的空虛就有不同的意義。到目前為止,我們以觀察者來接近它。現在,觀察者本身是空虛、孤獨、寂寞的。他能做什么嗎?顯然地,不能。然后,他的關系是完全不同于觀察者的關系。他有著孤獨。他正處于沒有以言語來表達“我是空虛的”的狀態。在他語言化或具體化時,他就和它不同了。所以,當言語表達停止的時候,經驗者停止體驗寂寞的時候,他也停止了逃避的時候,那時他是完全地寂寞的。他的關系本身是寂寞的,他本身也是,而當他完全明白的時候,空虛、寂寞就消失了。


  寂寞和孤獨是完全不同的。寂寞必須被轉化成孤獨。寂寞是不能和孤獨相比的。了解寂寞的人無法了解孤獨。你是孤獨的嗎?我們的心靈無法整合成孤獨。心靈的過程是分離的。而分離了解寂寞。


  但是孤獨不是分離的。它是某些而不是多數,不受多數影響,不是多數的結果,不像心靈那樣整合起來。心靈是屬于多數的。心靈不是單獨的實體,幾世紀以來,已經被整合、重塑過了。心靈不能單獨存在。心靈無法了解孤獨。但是如果你在經歷寂寞的時候,你注意到寂寞,就會進入孤獨。而那是無法估量的。


  不幸地,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尋求依賴。我們想要有同伴,我們想要朋友;我們想要分離,想要在引發沖突的狀態中。孤獨無法存在于沖突的狀態中。但是心靈絕對無法看到這一點,無法了解,它只知道寂寞。


  問:你說真理只有在人可以孤獨并愛上悲傷的時候,才可能來到。這么說不清楚。請你解釋你所謂的孤獨和愛上悲傷。


  克:我們大部分的人沒有和任何事有交流。我們沒有直接與我們的朋友、妻子、孩子交流。我們沒有直接與任何事交流?偸怯姓系K——精神上、想像中和事實上的。而分離顯然是悲傷的原因。別說:“是的,我們已經讀過了,我們口頭上知道了!比绻隳軌蛑苯尤ソ涷炈,你會發現悲傷是無法經由任何心理的過程來結束的。你可以解釋悲傷,這是一種心理的過程,但是悲傷仍然存在,雖然你可能把它遮住了。


  所以,要了解悲傷,你就必須愛它。也就是說,你必須直接與它交流。如果你完全了解某件事——你的鄰居、妻子或任何關系——你必須要接近它。你必須不帶任何異議、偏見、責難或嫌惡來接近它,你必須看著它。如果我了解 你,我必須對你沒有偏見。我必須可以沒有偏見、阻礙地來看著你。我必須和你交流,這表示我必須愛你。同樣地, 如果我了解悲傷,我就必須愛它,必須和它交流。我不能夠做到,是因為我借著解釋、理論、希望、延遲來逃避,這 些是言語表達的過程。所以,語言使我無法和悲傷交流。語言——解釋、合理化的說言仍是文字,是心理的過程——使我無法直接和悲傷交流。只有當我和悲傷交流的時候,才能了解它。


  下一步驟是:我,悲傷的觀察者,與悲傷不同嗎?我,思想者,經驗者,與悲傷不同嗎?而我為了要做某些事,為了要避開它,為了要克服它,為了要逃避它,已將它具體化。我和我所謂的悲傷有什么不同嗎?當然沒有不同。所以我就 是悲傷——并不是悲傷單獨存在,我和悲傷不同,而是我就是悲傷。然后才有可能結束悲傷。



  只要我是悲傷的觀察者,悲傷就不會終結。但是當我明了到悲傷就是這個“我”,觀察者自己就是悲傷,當心靈 明白它本身就是悲傷時——不是當它在觀察悲傷,也不是當它在感覺悲傷的時候——它本身正是悲傷的始作俑者和感覺到悲傷的人,那時悲傷就會終止。這是非常難以經驗的事,注意,因為幾世紀以來,我們已經把它分離了。這需要,不是傳統的思考,而是很警覺、小心、有智慧的意識。這種智慧,整合的狀態就是孤獨。當觀察者就是被觀察者時,就是整合的狀態。而在孤獨,完全孤獨時,當心靈不再尋求任何事、不摸索、既不尋求回報也不逃避處罰,當心靈是真正地靜止時,只有在那個時候,那心靈無法衡量的才會出現。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注冊

在線客服 服務時間:9:00-17:00

幫助中心|免責聲明|隱私政策|用戶協議|舉報投訴|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移動客戶端|電子執照|論壇微信|刪帖申請|章丘人論壇 ( 豫ICP備17038206號-2 )|網站地圖
|網站地圖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我們一直在努力 zqr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