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ba直播/2006世界杯赛程结果表/马刺总冠军/中国队大名单 - 艾迪亚

搜索
 找回密碼
 注冊

掃碼登錄更安全

手機驗證碼登錄

手機動態碼快速登錄

手機號快速注冊登錄

章丘相親
章丘直聘
查看: 2819|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艱苦的校園生活

[復制鏈接]
閱讀字號: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樓主| 發表于 2024-4-11 1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div>

艱苦校園生活

四中是我的母校,時值生活困難時期,在那里讀完了初中。每每回憶這段苦澀學子生涯,記憶猶新,往事如煙,思緒萬千……
現在雖然步入老年行列了,但埋藏在心底的苦楚終生難忘,也許是可笑的,不值得一提,就是這樣的小事情,最會勾起心靈的回憶。事無拘細,人生事事皆文章,特奉獻上幾篇艱苦年月的往事共享,既不褒揚也不是貶低,都是幾件親身經歷的真實小事... ...

地瓜面窩頭——黑桃老幺(A)

六零年,是個饑餓的年代,我考取了縣重點中學——四中。當時在東校,就是現在一職專的地方。東邊五排剛建起的校舍,中間是伙房,西邊的房子剛起了個根腳。就是這樣一所孤立在荒草地上的新校園迎來了初三級和初四級共八個班。   
前兩個星期是整理平整教室,有幾個墓穴是在膽戰心驚的氣氛下完成的。終于開課了,課本是再生紙,灰黑、粗糟還隱約帶有字跡的書和作業本代表著那是個困難的年代。  
初中首次開設了俄語課,于是嗚哩哇啦的“怪腔”,都感到新鮮,教外語的老師是四班班主任被掛上了“四班瞎啷啷”的綽號。作為重點課,苦心學了三年,大部分的舌頭練得還沒有拐過彎,中蘇降溫了,俄語也不考了,倒是練就了書寫外文的好書法。  
困難時期,吃成了首位的大事。農村只有七八斤糧,拿成品糧才可換飯票,家里有限摻糠菜的干糧要雙手捧著吃,根本無法拿去上學,不到一個月學子就走了一半。政府重視了,出臺了新政策,按每人24斤的標準,根據村開椐的證明,補足不夠的部分。新政策搶救了那年那批學子,要不幾乎很少人能讀下那三年。
要說記憶最深的,就屬那“黑桃老幺”了。一斤地瓜面做7個窩頭,小的可憐,黑亮透明,美稱“黑桃老幺”,16兩是一斤,做7個不知道是怎么計算的。午飯晚飯限量2個,不準多領,也不準拿回家,必須在教室里吃完,嚴格的班主任還看著,為的是保證學生自己吃。牛眼大的窩頭一口就可吃下,兩個下肚,那里也不到位,就在窩頭里填上糊鹽,靠多喝水填充肚子;早上是光喝五分錢的粥,有人五分錢也省了,光靠喝開水,記得有個同學刷洗粥桶喝點殘渣,就這點好事,后來成了幾個人分喝了。  
吃鹽喝水,好多同學患上了水腫病,腿骨上一按一個窩。每月校醫檢查一次,嚴重的給六兩豆面餅干,硬的象塊骨牌,就這有人連幾毛錢還拿不出來。   
為了救災,學校開展了開荒運動,已經的初秋了,還是校舍前后都種上了地瓜、胡蘿卜,操場也種上了白菜。節氣晚了,僅收了點葉子,第一寒冷的冬天和饑餓的春天,在上學年度過了。   
記得有位黃副校長是負責生活生產的,每次校會都“唱主角”,“瓜、菜、代”低標準,什么“人造肉、小球藻”的新發明,望梅止渴讓我們白咽了幾次吐沫,也沒有見到,熟食蒸料法倒是成功了。地瓜面團先蒸半分熟,加水再和做成窩頭,這下松軟大了一多半,吃一個頂兩個。不久水腫病呈上升趨勢了,原因是這“膨化窩頭”,立即停止了這項新“成果”,又恢復了“黑桃老幺”的本來面貌。  
我們的子孫再也沒有受過挨餓的滋味,40年前那場眾說紛紜的三年自然災害、三年困難時期,天災乎?人禍乎?追究并沒有什么意義。這刻骨銘心的往事不能忘記,應該珍惜今天的生活幸福。當年的校友們,可否記得那“黑桃老幺”的故事嗎。

山頭店村開荒種胡蘿卜

六一年春旱,夏糧顆粒無收,災情在加劇。學校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房前屋后劃片都開成了菜地,操場沒有了,也沒了什么體育活動,記得體育老師是個大高子,瘦得只剩下了個骨架子,還帶著個小孩,當時只有體育教師、校醫的口糧標準沒有減。學校基本是上午上課,下午勞動,幾乎不考試了,也沒了作業。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吃不上飯一切都顯得沒有什么意義了。
為了度荒,學校決定到30里外的山頭店去開荒種胡蘿卜,這真是一大“英明”決策啊。  
山頭店村位于北山尾部,由于山高的阻擋,上午10點才能見到太陽。據說風水好,出過舉人,村里有座高高的牌坊。   
村頭一座家廟,寬敞的北大廳、東西廂房住了好幾個班。合衣躺在桿草上,都沒有帶鋪蓋,夜間山風涼,冷得互相擁在一起。一大早繞到山后,這里是一大片成梯田狀的山地,全是野草叢生沒人耕種了。按班組劃片,清除了雜草碎石,大約劃個攏溝種上了胡蘿卜,一個星期時間整個山坡成了胡蘿卜地了。以后利用星期天去間了兩次苗和拔草,住在老縣城的一中教室里。   
秋末迎來了胡蘿卜大豐收,全校出動人抬肩背,螞蟻搬家似的運了三天。在一堆堆的胡蘿卜旁,以班圍成一個圈,按大小分撿,埋入幾個大土坑;蘿卜纓單獨曬干垛在倉庫,這年的地瓜白菜也收了不少,都放入挖好的地窖里。夜間分班輪流值勤,這里是重點保衛對象,那年月能吃的東西比金子都珍貴啊!   
從此,隔天有份免費的蒸胡蘿卜或地瓜,菜湯也是廉價的,偶爾還能吃幾個蘿卜餡的大包子,分包子和面卷子的時候,那個興奮情形就象過年一樣。  
班里的伙食委員是個舉足輕重的差事,他要每月收繳每人從生產大隊開來的口糧證明,算出應該補貼多少糧,收錢買回飯票,負責定飯分菜。蘿卜、地瓜是論斤領回,先排大的后補小的,基本做到平均分配。有的班還發生不等分完就一哄搶的現象,班主任嚴厲要求搶到的每人掰一點湊給沒有分到的。以后規定在講臺上分時不準靠前,一組一組挨著拿,不準挑揀。為了那口吃食,學子們竟然不顧斯文,現在聽來都是笑話了。   
第二個寒冬和春荒因有胡蘿卜墊底,勝利度過去了,面面相覷肌瘦的臉色好轉了許多。多少年來我對胡蘿卜是情有獨鐘,時常煮點吃,回味一下當年的救命糧。難怪同學們喊個“胡蘿卜——烏拉!”也不算夸張。老校友們,山頭店種胡蘿卜的事你們不會忘記吧!

合泥壘院墻

五七年建校是在百脈泉,老百姓叫大寺里,學校建成后搬到了現在的四中所在地。當時只有東面與村相臨,南面是塊大空場地,后來是公安局;西面是李家墓田,土坡上全是墳塋;北面是大片的水稻、藕田。校址在低洼處,院中的坑坑洼洼都冒泉水,宿舍里特別潮濕;操場旁就是水田,一到雨季根本就無法使用。東邊幾排是高中教室、教師辦公、教師宿舍、女生宿舍;西邊是初中教室、男生宿舍;中間是總務、教務、伙房和球場。 *Owq_)_ (|  
由于沒有院墻,四面八方都可以進出,群眾來來往往都穿越教室間。為了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和安全考慮,六三年春學校決定壘院墻。沒有磚,是自己動手合泥壘墻,高中南面,初中西面,一個班一段,用麥稂合泥拓成方塊,一層層的加高。高中年齡大有勁,泥拓得結實壘得直,進度也快;初中班就差多了,泥巴軟不垂直,往往白天壘好,一個晚上不是座伙了就是歪倒了,又得重返工。半個月的努力終于有了院墻,半干后用筢子一梳理,麥草垂在表面,煞是好看。在南面留了個校門,上面用鐵焊了個弧型的頂,還模仿舒體鑲上了“章丘第四中學”的字樣。  
從軍后出差路過家鄉,專門去了學校看看,那時在鬧革命,校園里冷清清的只有大字報滿墻,上面幾個熟悉的老師名字被打了叉......我站在自己班壘的那段墻前撫摸著,思緒萬千.....
校園一度成了市中心地帶,高高的教學樓、實驗樓;寬闊的塑膠跑道,透綠的圍墻,宏偉的校門。近年四中又攀高峰,在東區建立更宏偉的校園,年年都有大批學子走向高等學府,四中的桃李滿天下。身在祖國,漂流世界的校友們,你們不會忘記母校——四中。  
泥巴壘墻的事情,有多少校友還記得嗎?

巡夜——打更

那時候沒有什么保安,夜間都是學生輪流巡夜,又叫打更。   
個把月才能輪上一次,都感到挺神圣的。晚飯后開始,手拿紅白相間的體操棒,當然不及幾年后曇花一現的紅袖標、武裝帶、大木棍威風。巡查的重點是伙房周圍和宿舍,防止被盜,總務室看守電話。早晨有碗免費的咕喳湯,那年月可是難得的享受,所以都自報奮勇擔任。  
冬天寒冷饑餓,夜也覺得特別長。再是對電話感到新奇,盼著鈴響,你推我讓都不敢接,怕聽不清楚誤了事。時間長了,大膽的就試著打電話,要么因早拿起話機搖不出,再就是搖了不及時拿話機講,讓總機回鈴問要哪里;要哪里?誰家有電話啊!不知道要哪里,只好說時間多少,學校老師也沒有幾個戴表的,問得也在理,接線員客氣地回答了時間,標準的普通話,真好聽。都想試一試,隔一會又有人去問,深更半夜的老問時間,接線員煩了“昨天那個時間”!什么?這是啥時間?你看我我看你都懵了,反映半天明白了,是讓人家給唰了,于是猛搖,撤了線再也不接了。天天有人拿電話開玩笑,郵電局找了學校,學校規定:只能接聽,不是公事不準打電話了,后來把搖把子卸了,由在校值班的老師保管。現在看吧,大街上幾乎人人拿個手機在擺弄著走著,那時候一部搖把的電話看著神奇的不得了。   
參軍后是通訊兵,指揮所里各種電話、電傳,收發報、電臺成了工作戰斗的崗位,24小時輪流戴著耳機值班,不感到什么希奇了,可農村剛入伍的新兵,大多是第一次見到電話機,相比之下我還不算很土,在四中上學時就摸過了,物理課上有那么一節,原理還知道一丁點呢。   
如今,通信事業的發展真是你想都趕不上,不到十年吧,這電話就普及到了農村;手機幾乎天天都見新花樣,能看新聞、發短信、還能攝像和上網,就是國際長途也就多摁幾個號,話音清晰得象是面對面。小商小販收破爛的兜里都揣個手機... ...經濟社會了生活快節奏,電話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   校友們,還記得總務室那臺搖把子的電話嗎?恐怕要去博物館才能找到它了。

奪干糧袋的風波

六三年災情有了好轉,夏糧有了收成,補助糧也隨之取消了。住校的同學要拿成品糧換飯票了,也可以自己在學校食堂的籠里蒸;有的是星期六回家,星期天下午背回干糧,幾人結伙走十幾里往返,老師都沒有自行車況且是學生,快到學校都匯成人流,老百姓叫我們是干糧“販子”。   
夏日里干糧容易變餿,就掛在宿舍的梁上,掛在教室的后窗,大大小小、白的藍的,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造型圖案。開飯了各吃各的,白的黑的花的顯示出個人的家庭狀況和水準,共產式的大鍋飯沒有了。
有天正上課,后排的一位同學無意中看到,窗外伸上出了一條小木棍,在戳窗上的干糧袋呢。還沒等反映過來,干糧袋一下就不見了,不好!是小偷!窗前探望,咳!四個孩子提著袋子正向西奔跑呢,追啊!幾個男同學跳出窗戶追了上去。在公路丁子路口抓住了兩個,奪回了干糧袋,一氣之下拳打腳踢,小偷的臉被沙石劃破了好幾處。  
勝利歸來,物歸原主,丟干糧袋的女同學還趴在課桌上哭呢,連個謝字也沒出口,那時候“謝謝”這個詞只是在書本里,平日用的很少。   
剛一會,十幾個孩子找了上來,土塊、石頭往教室里扔起來,這下惹得全班都要動手了,被老師制止了。校工趕來把兩個頭破血流的孩子拉到醫務室給清理了一下,上了點藥,送回家了。   
同學們見義勇為的精神就是為了幾張菜餅,現在看來也許不值得,可那是三天的救命糧,珍貴啊!    
時下,乞丐給吃的都不要,只是伸手要錢,那時候有錢也難買到吃的,霉地瓜干黑市上五塊一斤都搶不上,災荒年就象發了霉的地瓜干——苦啊!   
丟干糧袋的女同學現在也是奶奶或姥姥輩份了吧,還記得同學們為你追干糧袋的事情嗎?光哭了,連一個謝字都沒有;打人是不對,可氣人啊!三天的救命糧呢;小偷什么時候都遭唾棄,這是為了偷點吃食!當事者的名字記不得了,也許現在個個都混富了,或許弄了個一官半職,可能是腰纏萬貫的老板、商戶了;現在讓你奉獻一車白面也恐怕不是個什么難事吧,可那時一把面會救條人命的......難回首!難回首!真是難回首啊...... 人老了容易懷舊 往事也許是苦楚 辛酸的 道路是崎嶇不平的 但回憶起來其樂無窮。

糊 鹽

我記憶有關鹽的菜是糊鹽,六零一二,是個困苦的年代,自然災害也罷,人為的也中,反正人人都餓肚子,瓜菜代,糠皮,樹葉,地瓜藤,玉米榔......都吃過,黑市特高價糧都很難買到,唯有食鹽隨便買,價格兩毛錢......
我有幸進入縣中學,針對學生拿不起干糧,吃不起飯,政府出臺了補助政策,按26斤的定量,補齊生產隊不夠的部分,記得生產隊也就幾斤糧食,這樣可以再給二十幾斤飯票,基本是地瓜面窩頭,一斤7個,牛眼大,黑色油亮透明,只準每餐兩個,不準帶走。幾口就下肚了,依然空蕩蕩的,不知道是誰發明了炒糊鹽,唯有鹽原價,隨便買,大顆粒的,鐵鍋里炒炒,油比金子都珍貴,哪里有哦,干炒,裝滿窩頭里,咯嗤咯嗤嚼,多喝水,還真充饑了,時間不長,水腫病增多了,小腿一按一個窩,校醫登記,給半斤豆餅做的餅干,硬的像骨牌,交兩毛錢,有的同學出不起,讓給有錢的,被學校發現,差點開除學。
2
 樓主| 發表于 2024-4-12 07:34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div>
父母外公外婆有曾這個年代的嗎?
3
發表于 2024-4-12 08:26 | 只看該作者 ?/div>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還能完成學業,實屬不易。
4
 樓主| 發表于 2024-4-12 09:1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div>
一縷陽光·渲染 發表于 2024-04-12 08:26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還能完成學業,實屬不易。

多虧政府出臺補助口糧,否則一多半,上不下學來,沒吃的,拿不起干糧一一那日子……
5
發表于 2024-4-12 17:4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div>
熬過來不容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手機動態碼快速登錄

本版積分規則

在線客服 服務時間:9:00-17:00

幫助中心|免責聲明|隱私政策|用戶協議|舉報投訴|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移動客戶端|電子執照|論壇微信|刪帖申請|章丘人論壇 ( 豫ICP備17038206號-2 )|網站地圖
|網站地圖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我們一直在努力 zqr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